每逢中午值班,我常常帶著飯到值班室吃。因為每天上午是我們檢驗科最繁忙的時段,規(guī)定的午班人員吃飯時間,根本不可能真正抽出時間從容地吃飯。于是簡單的午餐,總是在值班室匆匆解決。值班室和檢驗室對門,半開著門就能看到對面窗口的情況。就這不到十分鐘的午餐也常常要被打斷好幾次,常有電話打進來需要急診檢驗,或者門診有急診病人前來。
那天的中午也不例外。之所以記住那天的病人,是因為他急匆匆前來時站在值班室門口喊了一聲:“有人嗎”,聽語氣好像很急促。
聽到喊聲我急忙跑到門口,看到他手里提著一個塑料袋,瞥了一眼我就知道是大便標本,他看到我出來,有點不好意思地說:“急著看呢”。我微笑著看了看站在門口的人,約三十多歲,個頭不高,微胖,顯得敦實沉穩(wěn),戴一副近視鏡。經常接觸形形色色的病人,能夠看出此人該是性情溫和的那類人,他所提的標本,依照慣常,我知道肯定是孩子的并且大約是不滿一周歲的孩子。
顯微鏡的最大好處是能夠把極微小的內容放大幾百甚至幾千倍,讓你纖毫畢現(xiàn)無處遁形。極微小的優(yōu)點或者缺點,正確或者錯誤,都會極清楚地顯現(xiàn)。所以在顯微鏡面前,我總是保持最低調的心態(tài)和最謙卑的態(tài)度。
顯微鏡下他所帶來的標本有白細胞,我一邊仔細分辨者著,一邊習慣性地問他:“拉了幾天了,原來查過嗎?”“前幾天剛查的,腸炎,看看好些沒。孩子的啊,不是老人的。”我笑了,看了一眼檢驗申請單單,年齡一欄赫然寫著8個月,說:“我知道是孩子的。”他更奇怪了,“你怎么知道是孩子的,從大便能夠看出來嗎?”
“不是標本,是經驗。只有給孩子檢查的才在這個時間來。”
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老人的先吃藥看看就行,孩子的不行,孩子不會說,不能耽誤……”。
在我打印報告的時候,他掏出手機打電話,可能是給他的妻子,語調輕柔和緩:“放心啊,沒事,比原來好多了。我一會兒找醫(yī)生看看結果就回去了。”我靜靜地站著等他打完電話,交給他報告單,看見他的臉上已不再是匆匆趕來時的焦灼,而是淺淺的笑意。
每當聽到祖海那首《為了誰》,我也常低聲哼唱幾聲。喜歡這首歌里的那句:你是誰,為了誰……有時心里感覺不平衡或者疲乏時,也常常因為捫心自問:你是誰,為了誰?答案不同,心境也常有所改變。
不顧午飯匆匆趕來的你,為了誰?